点此下载——线材表面结疤的产生原因及控制预防措施
线材表面结疤的产生原因及控制预防措施
马维国,陈光
(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省线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054027)
本文从坯料表面缺陷、工艺制度、轧制操作等方面阐述了结疤产生的原因,并确定了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为改善产品性能,提高产品合格率提供参考。
1 线材表面结疤的形成过程
结疤是线材表面与基体部分结合或完全分离的金属翘皮,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被氧化的金属轧入线材表面不能跟基体粘合。从生产工艺分析,结疤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
(1)结疤源的生成,主要包括坯料自身的缺陷,加热过程中产生的过热、严重脱碳,轧制中产生的耳子、拉丝、划伤等;
(2)结疤源在轧制过程中扩展延伸。
(3)结疤在轧后的水冷过程中翘起,最终有的粘合,有的脱落。
2 结疤源的产生
2.1 坯料自身存在缺陷
主要包括结疤、夹杂、皮下气泡、缩孔等,这些缺陷在轧制过程中一部分经过回复再结晶得到修复,一部分则暴露在轧件表面,最终形成结疤。
2.2 坯料加热不当
坯料局部过热,会造成晶粒粗大,晶间结合力下降,塑性降低,在轧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裂纹源,最终形成结疤。另外,如果温度过高或高温状态下停留时间过长,尤其是加热温度在1000℃以上时,坯料表面将严重脱碳,并形成大量的氧化铁皮,在轧制过程中,由于部分氧化铁皮不易去除,结果被压入轧件表面,最终形成结疤。
2.3 不规则的条形
轧制过程中轧件表面产生的刮丝、划伤、耳子等是结疤源产生的重要原因。
刮丝主要是由于椭圆轧件过充满进而在圆孔前滚动导卫内产生,经氧化后轧入后续的轧件表面,经多道次延伸,被拉断而形成结疤。
划伤主要是在坯料与炉内出钢辊道之间以及轧件与导卫板、导辊导轮之间的过度摩擦过程中产生,经下一道次轧制形成折叠,最终形成结疤。
耳子主要在轧制过程中,轧制压下量调整不当,使轧件延伸率分配不均匀,在某一道次由于轧制压下量过大而造成过充满,轧件表面出现双侧耳子;如果轧件中心偏离轧制中心线,或导卫偏离轧制孔型也会在轧件上形成单侧耳子。耳子在下道次的变形中可能形成折叠,进一步轧制时部分延伸并粘合形成结疤,或是在形成过程中边部受拉应力,易产生微裂纹,在下道次的轧制中微裂纹进一步扩展形成结疤。
3 线材表面结疤的表现特征与成因分析
3.1 料废结疤
料废结疤是指由于坯料内部或表面缺陷造成的成品表面结疤,其特征与成因分析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料废结疤的基本特征是:发生部位无规律,形态不一致、不相似,大小、深浅不一,这也是区别于轧制结疤的主要依据。
3.2 轧制结疤
轧制结疤是指生产过程中(指线材生产工序)因设备、技术、操作等原因形成的结疤缺陷,其特征与成因分析如表2所示。

4 线材表面结疤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近年来,邢钢线材厂在生产实践当中不断摸索,以控制结疤源为突破口,通过加强坯料入炉前的检查、严格加热工艺制度执行、强化轧制工艺操作等措施,探索出了一套预防和控制线材表面结疤的有效措施,大幅度降低了成品返废率,提高了高线质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4.1 加强钢坯入炉前的检查
加强坯料入炉前的表面质量检查,对存在明显缺陷的坯料进行剔除。
4.2 严格加热工艺制度执行
(1)利用日修周修时间加强对烧嘴的维护保养,确保烧嘴正常燃烧,避免坯料局部过热。
(2)严格执行加热工艺,严格保温制度,避免高温状态下坯料表面严重脱碳而产生大量氧化铁皮,同时确保生产时炉前高压水除鳞正常投入,氧化铁皮清除干净。
4.3 强化轧制工艺操作
为减少轧制过程中导卫刮丝和粘钢现象,避免轧件耳子、刮丝等缺陷,轧制线的控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标准化作业,严格按要求设定辊缝并做到勤检查勤调整,确保轧线各道次条形尺寸符合工艺标准,从而有效控制了因孔型过充满而产生的拉丝、耳子等。
(2)利用日修周修时间加强对轧线工装件以及轧制对中线的检查,合理利用轧制张力,优化工艺参数,提高调整水平,避免轧件表面轧制缺陷的产生可以有效减少结疤源的产生。
(3)控制好轧辊轧槽的轧制量,避免轧槽老化掉肉,注意检查轧槽的冷却水,避免因冷却不当使轧辊掉肉或碎裂。
(4)严格控制生产备件质量,尤其是导卫装置插件内表面质量和运行稳定性必须得到保证,对于尺寸不合格,表面有棱角、毛刺的导卫件不准上机使用,对磨损严重或损坏的导板、导辊导轮及时更换,有效减少了轧件表面的划伤现象;根据工艺要求,精确调整导卫的开口度和扭转角,并保证导卫安装中心位置;对各架入口导卫随时检查粘钢情况,对出口扭转导卫检查刮丝情况,如发现有异常及时处理,将关键架次的滑动导卫改为滚动导卫。
5 轧制结疤的解决方法
对于料废结疤,只能采取加强入炉前的检验,加大对坯料表面重皮、裂纹及折叠的检查和清理力度,对钢坯进行探伤、抛丸和修磨处理,提高表面清理质量。
对于因工艺原因造成的结疤,要严格加热工艺制度执行,将加热时间过高、严重超时而可能产生烧损、脱碳的钢坯进行退炉处理,
当成品产生轧制结疤时,可根据结疤的形态,产生的部位及连续性,判定其产生的原因,并加以解决,具体方法如表3:

6 结束语
(1)线材表面结疤控制必须从原料入手,控制好钢坯质量。
(2)线材表面结疤主要源自坯料缺陷,但轧制过程中产生的过热、严重脱碳、耳子、拉丝、划伤等也是产生结疤的重要原因。
(3)当成品产生结疤后,应从其状态进行分析判断产生结疤的原因,从而进行相应的处理。
总之,若想减少结疤检废,必须从原料及所有的工艺环节上下工夫,通过工艺控制,最终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李慧峰.高速线材冷镦钢产品顶锻开裂机理及控制措施的研究[硕士论文].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01
[2] 姜亚飞.冷锻标准间用钢SWRCH35K热轧盘条质量分析.钢铁,1997,32(6):37—42
[3] 魏铭让,乔德庸,李曼云.高速轧机线材生产[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39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