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技术文献 >> 炼铁技术 >> 综合资料
追求最佳操作条件发挥大型高炉优势
发表时间:[2012-04-10]  作者:朱仁良;王天球;朱锦明  编辑录入:admin  点击数:628

(点击下载)——追求最佳操作条件发挥大型高炉优势.doc

 

近年来我国炼铁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高炉炉容逐步朝着大型化趋势发展,全国炉容3000m3以上的大型高炉超过30座。对此,炼铁工作者应尽快掌握大型高炉日常操作管理的内容,适应大型高炉生产的特点,发挥大型高炉的优势。

以高炉为中心综合协调工序

要实现生产的稳定顺行,发挥大型高炉的优势,炼铁工作者应该正确认识大型高炉操作管理的出发点,从而更好地规范操作。

以高炉为中心,协调烧结、炼焦,形成整体最优。以高炉为中心组织生产,从工序服从的原则出发,即原料、烧结、炼焦皆要服从高炉生产的需求,为高炉稳定顺行服务。

为公司创造低成本优质铁水,回收利用全部含FeC物料,实现综合利用。综合利用是环保的重要措施,钢铁企业可回收利用厂区产生的钢渣、高炉二次灰(VS)CDQ粉、炼钢产生的OG泥等含FeC物料,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用料成本。

与后道工序配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不宜作为产能调节器。低硅低硫铁水可以降低炼钢渣量,可以减少钢包炉衬熔蚀,提高铁的收得率,缩短冶炼时间,配合炼钢开发新钢种、冶炼纯净钢、提高转炉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但是,高炉产能应该保持稳定,不宜作为产能调节器。

贯彻“长寿、安全、环保”的工作方针。高炉长寿是高炉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推行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高炉大型化是发展的趋势,能更好地实现钢铁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以技术进步优化操作条件

在我国,大型高炉目前的操作条件和能达到的最好操作条件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对大型高炉的要求将是通过高产、稳产、高效,提高煤焦置换比,降低生产成本来实现。大型高炉操作条件的实现需要不断的技术进步,包括技术研究、操作维护以及管理人员之间密切的配合。

合理煤气流分布是炉况稳定顺行的基础,高炉通过上下部调节达到炉内煤气流的合理分布,以保证高炉的稳定顺行和能量的最佳利用。合理煤气流分布须注意:炉顶煤气温度的波幅与圆周差值合理,CO2曲线和十字测温的温度曲线合理,顶压、风压、压差、透气性指数稳定在合理水平,料尺工作正常,炉缸物理热充沛,高炉各部位温度正常。

提高喷煤比、提高风温、稳定湿分。大型高炉喷煤条件包括:须有较高热强度、较低热反应性的焦炭,确保焦炭在高温区域起到骨架作用;须有较低的渣比;须有较高的风温;须有2%—4%的富氧率;须有稳定的设备运行状态以保证煤粉喷吹量的稳定;须有分布合理的煤气流、稳定顺行的炉况条件,这样高炉才能接受大喷煤量;须有合理的煤种和实施配煤喷吹。

优化炉型管理,下部调剂是基础,上、中、下部调剂相结合。上部调剂要注意:煤气流二、三次分布受布料制度制约。中部与冷却制度相匹配,实现根部位置较低和形状近似倒“V”的稳定软熔带分布,从而保持高炉整体温度场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可有效维护高炉的合理操作炉型。下部调剂须注意:风口回旋区是煤气流分布的起点,对气流二、三次分布起主导作用。

强化炉温控制能力。炉温管理是高炉操作中最基本的管理内容,在日常操作中要做到:确认原燃料成分变化,判断对炉温的影响程度和时间,相应调整热量水平;跟踪料速和ηco的变化,调整风温、湿分、喷煤量,使得燃料比和校正焦比稳定在料速和ηco相适应的水平上等。

以精料方针作保障

强调原燃料的稳定性。大型高炉对原燃料有更高的要求,经过长期生产实践的高炉炼铁工作者以“七分原料三分操作”、“四分原料三分设备三分操作”来说明精料对高炉生产的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高、熟、净、小、匀、稳、熔”7字精料内容。

注意不同产能指标与原燃料的相关性。在原燃料条件相对好的情况下,高炉稳定性较好,操作制度的范围相对较宽。原燃料质量不佳,高炉操作技术的要求就更加精细。操作制度合理且匹配,可以适应较宽的原燃料条件。

改善原料质量满足高炉生产的要求。推行低硅烧结技术,在烧结不断增加褐铁矿配比和不断提高生产率的情况下,始终保持烧结矿品位、强度、碱度、粉率等一些主要质量指标的稳定。注意焦炭质量与喷煤比的关系,在实际生产中,改善焦炭质量以满足高炉对指标的要求。

以改进作业制度作辅助

为了适应生产水平的提高和高炉长寿的需要,炉前作业须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

控制炉缸侧壁温度的作业管理。强化炉前出渣铁管理,制定打泥量、铁口深度维护标准;利用定修对铁口、中套灌浆;改进炉缸灌浆方法,采用生产中在线灌浆,消除炉缸耐材间气隙,提高其导热性;炉缸部位增设新的检测电偶,完善炉缸侵蚀数模等。

强化出渣铁管理。炉前臼常作业制度包括铁次、出渣率、出铁时间、打泥量、打泥压力、铁口深度、钻杆尺寸、铁口休止时间等,须适应高炉生产。随着高炉的强化冶炼,为满足高炉出尽渣铁、保持高炉稳定顺行和控制炉缸侧壁温度,应该及时对炉前作业制度进行调整。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