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上午,西钢集团第三次科技大会在员工俱乐部隆重召开。
西钢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苗青远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苗青远指出,过去的九年,西钢历经了“十五”和“十一五”两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经营机制脱胎换骨,技术改造成果显著,生产工艺不断优化,管理水平逐年攀升。九年来,公司科学决策,把握机遇,迎难而上,加快企业跨越式发展步伐,年产钢突破了300万吨,始终保持区域钢铁龙头地位。在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位列第225位,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排名第97位,并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位列第417位。截至目前,全公司共有知识分子2800人。其中,研究生7人、本科毕业生500人、专科毕业生1800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680人。各主要工序不断攻克工艺技术难题,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使各项技经指标明显改善,为企业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九年来,公司技术改造成效显著,工艺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公司本部建成并投产了40万吨焦炉、10m2竖炉、72m2烧结机、550m3高炉、1080m3高炉、120吨转炉、15000m3/h制氧机等一大批先进设备,先后完成小高炉扩容、电转炉扩容、轧钢生产线改造等改造项目,淘汰了2座130m3高炉、2座20吨转炉和3座30吨电炉,实现了电炉配吃铁水、钢坯热装热送,轧钢一火成材和切分轧制、能源二次利用等先进工艺。阿钢建成324m3高炉和新轧钢生产线,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工艺流程。浩良河水泥有限公司50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线顺利投产,成为集团公司新的效益增长点。灯塔矿业成功实现露天转地下开采,设计产能从年产70万吨重新规划至年产270万吨,为保证公司铁料供应做出了贡献。九年来,公司的各项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水平明显提高。西钢产品更是获得第一批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和国家实物质量金杯奖殊荣。西钢技术中心被确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被评为黑龙江省专利优势培育企业,并被命名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九年来,集团公司广大科技工作者,立足企业发展实际,创造性地开展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仅“十一五”期间就完成国家科研成果攻关项目15项。其中,省级3项、市级12项。还获得专利7项,实现了西钢专利“零”的突破。2010年,公司顺利通过了QES三体系认证审核,取得了由北京国金恒信管理体系认证有限公司颁发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证书,标志着我公司整体科技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苗青远指出,尽管在过去九年时间里我们的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还有很多的不足。一是受地域限制,招聘企业需要的高学历、高水平科技人员还存在一定困难,让大学生真正认识西钢还需要一个过程;二是炼铁、炼钢、轧钢工序等重要工序的技术力量薄弱,相关专业人才短缺;三是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需要科技人才的技术支撑;四是现有科技人才、知识分子的收入和待遇还有待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程序还需进一步理顺。所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对于未来三年的科技工作,苗青远强调一是要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为企业发展积蓄后劲。要围绕企业生产组织、技术改造、优化工艺、提质降耗等方面选择攻关课题,着力解决制约企业提高产能和效益的关键问题,使企业整体上向技术指标先进、产品性能良好的方向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培育企业科技人才。要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学术精湛的科技拔尖人才和专业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技术专家,保证集团公司科技人才队伍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三是围绕企业发展主题,努力实现科技创效。公司科技工作的重点是在确保现有生产系统高效顺行的同时,全力调试新高炉、新烧结机、新轧钢生产线等新项目,要在短期发挥新工艺、新设备的优势,使企业整体技经指标和成本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确保企业利润水平与产能相匹配。四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公司关键技术岗位,都要引入竞争机制,不搞终身制,不靠老资格。特别要为年轻知识分子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要逐步建立起岗位靠竞争、待遇靠贡献的管理体制。要主动营造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风气,有计划、有意识地锻炼年轻科技人才,让他们参与到新项目、新工艺之中,为他们尽快成长提供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