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换另外一幅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所有  文献  资讯  行情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焦化技术  炼铁技术 炼钢技术  烧结技术 球团技术 轧钢技术 国外技术 质量标准 操作规程 企业名录 冶金专利 视频中心 兑换中心 会员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技术文献 >> 炼钢技术 >> 综合资料
管线钢冶炼过程中对夹杂物的控制
发表时间:[2013-07-03]  作者:贺庆,姚同路,杨利彬  编辑录入:小钼  点击数:616

 点击下载——管线钢冶炼过程中对夹杂物的控制.doc

 

管线钢冶炼过程中对夹杂物的控制

贺庆,姚同路,杨利彬

(钢铁研究总院)

要:针对某钢厂采用“BOF→LF→RH”工艺流程生产的高级别管线钢,通过金相、扫描电镜、能谱等手段分析了钢中夹杂物,并从热力学角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钢中的ω(Als)=0025%,若钙处理时钢中ω(CaO)>18×10-6ω(S)<0011%,可较易地将Al2O3夹杂变性为低熔点的C12A7。研究后提出一系列工艺优化措施:强化转炉顶底复合吹炼工艺、改善吹氩站和LF的吹氩制度、调整精炼渣系使ω(CaO)ω(SiO2)控制在4560ω(CaO)ω(Al2O3)控制在1719,最终钢水ω(S)可控制在00008%以下,氧化物和硫化物的夹杂物级别控制在10级以内。

词:管线钢;夹杂物;钙处理;精炼

高等级管线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良好焊接性和高韧性、止裂性能等优点,符合高输送压力对钢管强度、韧性增长的高标准要求。由于塑性和脆性夹杂物会对冲击韧性值、抗氢致裂纹(HIC)、抗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SSCC)性能等产生影响,需满足高等级管线钢对钢水洁净度苛刻的要求,需通过工艺优化提高对夹杂物数量、尺寸及形态的控制水平,从而显著改善管材抗HIC和抗SS—CC能力。本文特针对某钢厂2011年生产X80钢中夹杂物进行了相关控制工艺研究。

1 生产概况

此钢厂生产高级别管线钢的工艺流程为:铁水预处理(脱硫)→复吹转炉吹氩站(预成渣)→LF精炼(终脱氧及成渣)→RH(钙处理)→连铸。生产的X80钢种要求各类夹杂物级别均不大于20级。

钢厂的优化工作开展于20113—6月。在开发X80管线钢的前期生产试验中发现有些炉次的夹杂物金相检验不合格,由于夹杂物存在大大影响了钢的止裂韧性,降低了管线钢的落锤性能,并引起冲击值波动,因此降低脱氧夹杂物和钢水硫含量成为关键技术。即通过降低冶炼终点氧含量、优化精炼脱氧、造渣和喂线工艺控制夹杂物的生成、去除及变性,同时控制硫含量,减少硫化物的生成。

2 工艺优化措施

21 “转炉吹氩站→LF”工艺控制

为控制转炉冶炼终点钢水氧含量和炉渣氧化性,并控制钢水硫含量,转炉采用工艺措施要点为:采用动态控制模型,减少后吹比例,控制终点氧含量;采用精料方针,减少硫带入量,促进钢渣反应平衡,增大炉渣去硫能力,降低钢水硫含量。

吹氩站和LF工位为提高脱硫和去除夹杂效果,确定采取以下措施:1)吹氩站大气量顶底氩气搅拌不少于6min,保证顶底吹氩比例11,促进LF快速成渣和大夹杂去除;2)钢包顶渣的ω(CaO)ω(SiO2)控制在4560ω(CaO)ω(Al2O3)控制在1719ω(FeO+MnO)<10%,保证渣成分在强脱硫区域,且具有较好的吸收脱氧产物的能力;3)调整LF精炼过程吹氩量,既不卷渣又有利夹杂物聚集上浮。加热期间采用弱搅方式,合金加入后进行强搅,出站前进行8min以上弱搅。

22 夹杂物变性控制工艺

生产管线钢时,RH钙处理前钢水已进行过铝脱氧,生成物为Al2O3,此时向钢水中喂入钙铁线会发生如下反应:

3[CaO]+Al2O3(s)=3CaO(s)+2[Al]

△G=733500+597TJmol    (1)

RH精炼温度平均1600℃,此时反应平衡常数为:

K=α3CaO·α2AlαAl2O3·α3Ca=217×1017    (2)

(2)中:αCaOαAl2O3代表以纯物质为标准态时CaOAl2O3的活度;αAlαCa代表以1%质量分数为标准态时钢水中CaAl的活度。在CaO—Al2O3二元系中,不同研究者得出的CaOAl2O3活度值有一定波动,计算时引用各研究者所得的平均值。

ω(Al2O3)=35%~62%时,随着Al2O3夹杂变性程度不断深入,铝酸钙夹杂将按CA→C12A7→C3A顺序变化,三者熔点分别为160514551535℃。将AlsSCa等元素的活度系数及CaOAl2O3的活度值代入式(2)中,计算钢中ω(Ca)ω(Als)与钙铝酸盐组成的关系,由结果可作出1600℃下钢水ω(Ca)ω(Als)与铝酸钙夹杂变化的关系图,对1600℃RH精炼钢水,当ω(Als)目标为0025%时,钢水中的ω(Ca)ω(Als)应高于0073,亦即ω(Ca)必须高于18×10-6,才能生成低熔点的C12A7

在钙处理过程中,钙与硫还将进行如下反应:

[Ca]+[S]=CaS(s)

△G=530900+1162T    (3)

3[CaO]+3[S]+2[Al]=Al2O3+3CaS

△G=859200+2889T    (4)

K1600℃=α3CaO·α2AlαAl2O3·α3Ca=739×108    (5)

Al2O3夹杂变性过程中,如钢中硫含量较高,将会转变为氧、硫争夺Ca元素的反应过程,钢中氧可由钢中Als含量计算得出,因此可据式(5)Al2O3变性程度进行理论推算。钢中硫含量越高,可生成低熔点C12A7的区间越小。在ω(Als)=0025%的钢水中,若ω(S)>0011%,则Al2O3更容易与钙结合为CA。随着钢水温度下降,未被吸附去除的CA将以固态形式凝固并进入钢材中。CA是脆性夹杂,对钢基体的力学性能破坏较大,会降低钢材质量。

因此确定RH工序夹杂物的主要控制措施为:1)RH进行喂线钙处理对夹杂物进行变性,保证ω(Ca)>18×10-62)RH净循环时间大于12min3)优化喂线后钢包底吹氩强度,弱搅时间大于6min4)严格控制钢中ω(S)<0011%,采取真空槽放瘤操作等工艺,防止RH工序钢水增硫。

3 优化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研究手段

结合优化工艺,对优化前后的转炉终点工艺数据各采集200炉样本进行统计比较,并重点对生产过程中吹氩前后、LFRH终点工位进行夹杂取样分析,共采集6炉样本。分析项目包括:1)使用金相显微镜和图象分析仪观察视场,分析夹杂物的数量和尺寸;2)SEM—EDS下观察夹杂物,分析夹杂物的形貌和成分;3)采用氮氧分析仪的红外吸收法测定钢中TO含量。

32转炉终点氧

对转炉终点数据(样本数各200)统计后得出,优化后终点钢水碳氧积由00029降低到了00025,过氧化程度减轻。转炉终点平均ω(O)650×10-6降低到528×10-6,脱氧夹杂的生成数量减少。出钢终点氧在优化前后的数据分布可看出ω(O)=(600800)×10-6炉次比例由优化前的328%下降为195%,(8001000)×10-6炉次比例由192%下降为11%,而ω(O)=(200400)×10-6炉次比例由16%提高到了352%。

33 夹杂物数量和尺寸

吹氩前后比较得出,视场内钢中夹杂物个数由749个减少到603个,ω(TO)平均值由00072%,减少到00055%。由于小于5μm的夹杂在增大,大于5μm的聚合长大或上浮,所以小于5μm的夹杂比例由951%减至946%,波动由7%减小至41%,而大于5μm的数量基本不变。LF精炼去除夹杂效果突出,夹杂总量下降到328个,ω(TO)平均为00025%。小于5μm的夹杂占到975%,波动区间继续减小,而大于5μm的比例已降至25%。RH阶段进行喂钙线和弱搅后夹杂数量略有减少,钢中平均ω(TO)达到00013%。至终点小于5μm的比例达984%,波动缩至17%,大于5μn的比例只占160%。

34 夹杂物形态变化

由于炉渣钢液夹杂物之间存在平衡的关系,因此控制夹杂物主要是通过控制三者成分进行。

1)吹氩前绝大多数夹杂为外形不规则的纯Al2O3夹杂,棱角明显,尺寸较小,个别夹杂物含MgO。夹杂物ω(Al2O3)平均为995%,ω(MgO)050%,处于CaO—MgO—Al2O3三元系中的刚玉区。

2)吹氩后510μm的夹杂增多,至LF逐步减少。夹杂中MgOCaO质量分数先后提高至171%和48%,ω(Al2O3)不断降低至781%,在大量转变为MgO—Al2O3夹杂后又转变为类球形的CaO—MgO—Al2O3复合夹杂。夹杂成分分布在三元系的尖晶石区,熔点逐步降到约1800℃

3)RH钙处理和弱搅后,夹杂大多是球形或类球形的夹杂物,且尺寸更小。夹杂物中的MgO减少,并开始转变为钙镁铝酸盐。最终ω(Al2O3)平均543%,ω(CaO)402%,ω(MgO)55%,进入三元系中小于1600℃的低熔点区域。精炼钙处理后的钢水CaAls实际含量可看到钢中ω(Ca)ω(Als)基本高于理论计算值,说明钙处理较充分,钙含量符合要求。

35 硫化物夹杂

通过对各个工位的工艺优化,最终经RH工序处理后ω(S)控制在平均00008%,远低于理论计算的0011%,说明生产管线钢的过程中脱硫充分,硫控制较好。众多研究者已得出,管线钢生产中应把ω(Ca)ω(S)控制在25,如果ω(Ca)ω(S)<2,钢中仍存在MnS夹杂,它对管线钢的韧性、强度及抗HIC和抗SSCC性能危害性很大;如果ω(Ca)ω(S)>5,纯CaOCaS夹杂就出现在钢中,纯CaO(熔点2560℃)和纯CaS(熔点2400℃)均属于高熔点夹杂物,将对钢材的韧性值带来不利的影响。比较RH喂线前后(各抽取12炉样本)钙硫成分后作出可以看到喂线前钙硫比在25比例为30%,喂线后钙硫比明显改善,75%的炉数位于工艺控制区内,因此本工艺对MnS或纯CaOCaS夹杂的量实现了有效的控制。

36 夹杂物评级

对本次研究的样本炉次进行轧材夹杂评级可看出,ABCD类夹杂物均控制在10级以内,满足技术标准的要求。

4 结论

1)通过优化转炉、吹氩站和LF工艺,终点钢水平均ω(O)650×10-6降低到528×10-6RH处理后的ω(TO)达到00013%,984%的夹杂物尺寸不大于5μm,且尺寸控制精度较高。

2)1600℃RH精炼钢水,当ω(Als)目标为0025%时,钢水中的ω(Ca)ω(Als)>0073可生成低熔点的12CaO·7Al2O3

3)精炼过程夹杂物变性规律:Al2O3吹氩后转变为MgO—Al2O3,最后经过钙处理转变为CaO—MgO—Al2O3系低熔点球形复合夹杂。

4)通过控制转炉炉渣碱度、优化吹氩制度和调整精炼渣系使ω(CaO)ω(SiO)4560ω(CaO)ω(Al2O3)1719,最终有效控制钢水ω(S)≤00008%,使喂线后钙硫比明显改善,对MnS、纯CaOCaS夹杂实现了有效控制。

相关文章
热点排行
  • 扫一扫,访问冶金之家
更多友情链接      申请友情链接,请加QQ:1525077243
更多合作单位
版权所有:冶金之家 www.GTjia.com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客服电话0311-80927349   客服传真0311-80927348  客服邮箱gtjiacom@126.com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冶金之家QQ群] 炼铁技术交流群:53122098 炼钢技术交流群:116793970
工信部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冀ICP备11014312号-1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 不承诺拥有其版权 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 将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